【驻村帮扶】深耕实干为民试验田 铺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3-13 11:20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5-03-1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1161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深耕实干为民试验田 铺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都昌县中馆镇小河村五年帮扶工作纪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回望九江市市场监管局定点帮扶九江市都昌县中馆镇小河村、土塘镇外楼村的1300多个日夜,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嘱托,累计投入及协调帮扶资金183.24万元,实施民生项目21个,培育特色产业3项,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20年的1.8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2.5万元,脱贫户返贫率保持为零。这组数字背后,是九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连续5年将驻村帮扶纳入“一把手工程”的政治担当,是7名驻村队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情厚谊,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
九层之台起累土,政策施霖活水来
农村的建设基础弱、短板多、事项杂,如何科学规划好小河村未来的发展,成为驻村之初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晨露未晞,驻村工作队已经开始走访鸣山山脉东山脚的各个村落。为破解“山陡林多耕地少”的困局,我们庖丁解牛梳理脉络,翻皱起毛的工作记录里,102户走访手记连缀成了民生舆图;沾着泥土的规划表里,满满当当地记录着每个自然村小组的规模、需求和规划。走访中,七旬村民刘大爷颤巍巍指着层叠的山峦:“这山坳里,能结出金果果?”于是我们白天走村量土地,夜晚围炉算细账——将撂荒的136亩坡地变成油茶示范基地,让千年古樟成为乡村文化名片,把留守老人的麦芽糖作坊打造成甜蜜的乡愁。当带着泥土味的村庄规划在村民议事堂表决时,二十多双手叠在了一起:“这蓝图可比春联红纸更养眼嘞!”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乡亲们眼里重新亮起的光。在《小河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年)》里,各村建设项目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统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三类渠道,构建“一轴一核”重点建设和“分步走,全覆盖”的资金分配模式。截至目前,定点帮扶村2021年至2025年规划的1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在推进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颜”增“质”的过程中,坂上汛期水患、颜家山夜路“无光”、汪家岗护坡隐患等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烦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规划不是纸上画饼,要让老黄历接上好政策”——支部书记王和青总念叨的这句话,如今化作村史馆展板上一个个闪耀的瞬间。为了保障国家政策精准衔接落地,我们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在村级层面转化:落实衔接资金相关政策,实施污水处理、改塘、改路和兴修堰坝项目12个,实现了路灯亮化“无死角”、道路硬化“户户通”、饮水安全“不操心”;按照统一规划,整村推进“一米菜园”建设,以集中整治擦亮卫生整洁底色;对接“厕所革命”专项资金,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09座,覆盖率达100%;运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政策,为54户农户发放低息贷款147万元;通过产业直补为脱贫户申请直补资金21.89万元。在用好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为广大村民提供人文关怀:每年组织省内医院专家开展义诊,累计诊疗村民1200人次;建立“助学基金”,资助优秀学生57人,其中13人考入重点大学;利用自筹资金和社会捐助运营的“幸福食堂”,不到1年时间已经为留守老人提供4元餐食近万份;设立“乡村振兴微课堂”,开展技能培训5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人;开设《秀美筱河》微信号、视频号,多角度展示乡村生活,留住乡愁,传承文化。“小河一天比一天美,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这是幸福食堂里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大家都相信,待到稻香满塍时,亦是家乡展颜日。
耕云锄月生珠玉,陌上桑荫话丰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小河村地处鸣山山脉东山脚,群山环抱,耕地稀缺,农民就业增收途经受限。为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利用秋季作物收获后的闲置农田,我们充分调研,探索发展赤松茸产业。当第一批赤松茸在向家自然村示范基地破草而出,种植户向大叔提着采摘筐的手不住颤抖:“这冬闲的土地也能种出稀罕物了!”在此前的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赤松茸健康营养,市场需求大,价格较为可观。而种植赤松茸用到的培养料为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轮作种植后的土地又能富含有机肥,可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为了找到条件合适的冬闲农田,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小河村每一片土地。看到我们满身黄泥,村口的王姐总会笑着问:“到哪寻宝去了?”如今采摘归来,我们也会主动展示成果:“宝贝就在田里,不用寻,多着哩!”休耕的稻田里,一道道采摘人影打破了原本的沉寂,连田埂侧旁的小棚子都贴上了送货的电话和二维码。通过“合作社+大户+专家+低收入人群”经营模式,小河村广泛吸纳脱贫户、“三类人员”从事赤松茸种植。帮扶期间,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指导,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村内36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4万余元,预计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新产业起飞之际,最耀眼的不是日益增长的销售额,而是田间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小菌菇——活脱脱春天的信使。
为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小河村曾尝试种植中药、茶叶,均未取得显著效果。最终,选择了适合山地、耐旱性好的油茶,发展起了坡地经济。现在,油茶种植成为传统,全村种植面积超2000亩。为更好助力发展传统产业,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入帮扶资金,推动低产油茶林和荒山坡地改造,目前村集体油茶示范基地面积已初具规模,贫瘠土地长出了“致富果”。同时发挥好职能优势,指导开展村内油茶加工作坊改造提升,更新设备、改善工艺、提升品质,练好产业内功;挖掘小河鸡蛋、小河花生、小河豆折、小河爆花糖等特色产品,通过特色农业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帮助注册“筱津芳”“润佑香”等商标,涵盖3类30个商品,持续做好品牌塑造,并借助“强村公司”长兴公司进行推广,以“乡字号”、“土字号”赋能乡村发展。传统的农村养殖规模小、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为积极引导小河村的养殖项目向适度规模方向发展,我们积极对接镇党委、政府,规划出50亩土地用于建设正大生猪代养项目,该项目已批复通过,有望于年内取得显著进展。“十四五”以来,在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扶下,小河村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持续用力,为发展蓄足后劲,村集体收入已经由2021年不足20万元,发展到2024年的51万元,这也是对帮扶村知难而进发展产业的最好肯定。
玉烛调和民自安,春风弦诵睦乡邻
中秋那天,老樟树下的“党群议事亭”里坐满了纳凉的村民。当第一书记递上议题征集卡说要搞“村庄保洁改革”时,村民理事长王昌盛忍不住拍手:“早就该改,再也不能个人自扫门前雪了。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大家心齐了,谁不说咱小河美。只是全村1000多户,意见哪有那么好统一?”半月后,村部二楼的议事堂里代表们齐刷刷的举手声让质疑变成了惊叹。我们给传统的“四议两公开”披上标准化的新衣:在工作队的推动下,小河村村级议事协商综合标准化试点于2022年立项,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村级议事协商综合标准体系文件,包括《村级议事协商事项及主体规范》等17项标准文件,为村级事务管理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依据。试点建设以来,小河村已召开13次村民议事协商会议,分项目开展7次村民培训,村级议事协商的标准化流程得到了有效执行。我们通过规范程序,明确“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理清议事内容与人群,激发群众参与议事的积极性。同时,创新打造了“党群议事亭”,用于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调解矛盾纠纷,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解决了以往村内公共事务“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保证了汇集各方意志的决策能够落地见效。如今的小河村,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更宽了,村级事务的处理更加透明高效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
开学在即,驻村工作队、各组组长以及受邀的莘莘学子和家长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2024年度村级奖学金的发放。在刚结束的高考中,小河村学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科上线人数达18人,硕士研究生考取6人。新考取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刘家贤说:“感谢镇党委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对小河村莘莘学子的关心和关爱,我作为学生代表在这发言倍感荣幸,学习深造不是学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奋力进取,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力,成为有用之才,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一年一度的奖学表彰活动,成了小河村与村上学子们的“暖心约定”,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造福家乡,回馈社会。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乡风行动,推行“积分制”“红黑榜”;指导开展“洁美家庭”、“重点整治户”、“移风易俗先进工作者”、“最美保洁员”、“乡村治理优秀网格员”评比和“村民道德模范”评选;举办“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暨“好婆婆”主题宣讲和奖学表彰活动,引导群众发现身边的先进事迹、传统美德;丰富载体制作文明过年、清风伴佳节等倡议视频,举办“唱响乡村文化 讴歌伟大祖国”献礼新中国七十五周年华诞歌舞晚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新开展“三个三”移风易俗工作,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通过选树优秀典型、讲好榜样故事,小河村已然成为了文明乡风的新高地。
初心如磐再出发,振兴路上写担当
五年间,我们和帮扶村一起选头雁、汇强雁、育雏雁,助力乡村振兴群雁齐飞,一批向党看齐、积极上进、主动作为的农村青年加入党员队伍,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起定基点、画基线、垒基石,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富民产业不断壮大,联农带农做实做强;一起激活力、蓄张力、聚合力,解锁乡村振兴治理密码,打造全面、集约、高效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汇聚多元社会力量;一起守初心、凝恒心、淬真心,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指数,幸福食堂好评如潮,太极拳队、大鼓队热情开舞。我们喜见帮扶工作结出硕果,小河村荣誉不断:先后荣获九江市2021年度和2023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江西省级森林乡村、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镇、九江市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先后获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第一批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省级示范点”“江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社区”。
五载帮扶路,一曲奋进歌。当得知小河村纳入“全国文明村镇”推荐名单时,村民王大爷握着我们的手说:“路通了、村美了、腰包鼓了,小河的名气越来越响了,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这朴实的话语,正是对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倾情帮扶的最高褒奖。展望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