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警心”暖“民心” 做群众的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5-03-12 11:53 来源:九江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5-03-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1155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我的驻村日记
“警心”暖“民心” 做群众的贴心人
——记九江市公安局驻德安县红桥村第一书记 方志荣
方志荣,这位有着16年军龄和22年警龄的九江市公安局民警,在2023年驻村时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村民口中“比警察证更闪亮的名片”。从警徽闪耀的执法者到田间地头的“泥腿书记”,他带着“初心、匠心、暖心、安心”扎根德安县红桥村,并对口帮扶石源村,两年间让两个贫困村蜕变为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的明星村。村里的“百事通”、修路攻坚队长、产业领路人、困难户的“警察亲人”、平安乡村的守护者——多重身份交织出新时代驻村干部的立体画像,更诠释着“警心暖民心”的深刻内涵。
扑下身子,搞好调研,他是村里的“百事通”。他深知想要推动帮扶工作出实效,不仅要熟知全村情况,更重要的是扎根基层一线,从实际出发。到村以后,为了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他带领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往、听年轻人畅谈未来。通过群众会、板凳会与村民拉家长、谋发展,努力使自己变成村里的“百事通”。在工作之余,他通过向村干部请教、实地拜访老党员、查阅村情村史等途径,不断积累第一手鲜活资料,为谋划工作思路打牢基础,提出了“一工一农一园”的设想。截至目前,他共结对帮扶脱贫户4户、监测户2户,帮助办理慢性病证34人,建立公益岗位7个,帮助申报雨露计划12人。
聚焦需求,为民服务,他是村里的“修路攻坚队长”。基础设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也是农业农村的短板。驻村以来,他用心用情化解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考虑到村民业余时间没有一个锻炼身体的地方,他主动联系九江市体育局为村里免费提供和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休闲生活。他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摸清了村里有条主干道破乱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一条便民路,一颗为民心。他将村民们的不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积极四处“化缘”,并向市公安局领导报告,争取资金,并召开村民大会,采纳群众意见进行合理谋划、组织实施。修路当天,他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助施工队,一方面动员村民自发清理门口杂草、积石等,另一方面积极协调砂石、沥青等材料,调运车辆投入到道路整修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项工作。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照明,路面标识了行车线路,一条崭新平坦的沥青路面正缓缓向前延伸开来,不仅有效改善了村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行车舒适度,降尘降噪,还能带动周边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现在路修好了,路基加固了,路面拓宽了,还装了路灯,看着就舒坦!”“运农产品方便了,晚上出门不怕了,散步也有了好去处,真要感谢政府!”红桥村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背后,是驻村第一书记方志荣带领工作队交出的暖心答卷,用这条“连心路”架起了党群关系的桥梁。
主动作为,四处取经,他是村里产业发展的“领路人”。驻村以来,他主动作为,积极发挥自身沟通管理特长,协调各方资源参与本村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次邀请县、乡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农户种养殖技术,同时带领村干部和村里的业务骨干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覆盖全体脱贫户和部分农户。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志荣深谙“造血”重于“输血”的道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在红桥村,“稻田养蛙”生态种养项目以“村合作社+投资商+村民”模式落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带动20余户脱贫户就业;联合村里5名乡贤创办的江西博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让石粉加工产业焕发新活力,年增村集体收入30万元。对口帮扶的石源村同样结出硕果,通过茶苗种植、农产品销售等精准帮扶,两村集体经济在2024年双双突破百万大关,成为德安县乡村振兴的“双星样板”。
进村入户,送暖问需,他是村里困难户的“警察亲人”。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每到一户,他都与脱贫户进行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子女就业上学情况、住房情况、饮水安全情况、医疗保障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等,耐心倾听脱贫户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同时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改善生活条件。“方书记就像自家亲人!”92岁的重点“监测对象”方桂女逢人便说。这个特殊家庭里,年迈的母亲与瘫痪失能的儿子相依为命。方志荣不仅为他们落实低保政策,更自掏腰包消除家中存放多年的烟花爆竹隐患。驻村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菜地,每年为村部食堂供应各类蔬菜3000余斤,牵线搭桥助农销售,销售茶叶近6万元,销售西瓜近3000斤,与4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从“娘家”争取帮扶资金近50万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为村里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购买了“惠浔保”保险,春节和中秋节购买米和油走访慰问82户结对帮扶对象,用“公安温度”焐热了群众的心。
依托优势,创新普法,他是平安乡村的“守护者”。平安底色绘就幸福画卷。他经常利用综治宣传月、外出务工和求学人员返乡、群众大会等契机,结合“法律明白人”广场法制特色,系统开展了综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运用好公安部门打击犯罪职能优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财产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自进驻帮扶村后,依托专业优势,方志荣创新拓展“法律明白人”普法品牌,开展法治宣传10余场次,调解纠纷30余起,实现了村里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案件持续下降,各种专项治理守护着乡村的宁静祥和。两年来,件件民生难题的解决,见证着这位“穿警服的村官”沉甸甸的为民情怀,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肯定及好评,有力促进了平安乡村建设。
驻村不是走秀场,振兴需要实打实。七百多个日夜,方志荣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从防汛抢险到产业规划,从调解纠纷到帮困助学,他用沾满泥土的裤腿丈量民情,他说:“驻村工作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肩负着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作为驻村干部要打实谱、谋长远,不搞‘面子活’,不走‘短平快’,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践行好‘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