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走深走实
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走深走实,“三农”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进一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奋力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主建、农民主体”模式试点,2024年共实施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13.2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在8个县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乡镇一级法人制”模式,完善建后管护措施,推动监管责任明显压实、工程质量大幅提升、建设效益持续发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部署会在我市召开。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播种面积稳中有进,完成411.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9.6亿斤粮食产量任务,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健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完善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新建和改造提升茶园面积2万亩,“一绿一红”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出台小龙虾、翘嘴鲌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翘嘴鲌试点,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健全外引内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机制,永修鑫农康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农产品线上线下、省内省外营销途径,全市打造12款线上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爆品,8款农产品获评深圳“圳品”。相继举办“赣鄂湘皖”绿色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暨“年味九江”年货节、第六届九江名茶名泉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九江活动,九江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德安县林泉乡2个国家级整乡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小农户、村集体+小农户”等生产托管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有效改善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状况。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在彭泽县试点上线全国首个三资“AI”助手“农小服”,率先在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进行预警监督。拓宽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总结推广驻村助力、龙头联动、能人带动、入股分红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稳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农户自主申报、干部上门摸排、部门数据共享“三线预警”,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精美呈现环庐山、西海“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带。健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系,培育农业研学、生态旅游、田园观光、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发展赣北特色乡宿产业,全省第三批星级乡村民宿授牌会在武宁县召开,成功申报星级乡宿23家。稳步推动村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试点拓面,全市各地村庄已建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处理点,瑞昌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