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九江市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0343号提案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12 18:30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09-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1895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宋晓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人才工作的关心。我单位对该提案高度重视,认真细致研究,积极组织落实,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聚集,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统一合力。

2018年,我市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人才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健全了组织体系,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全市农业系统人才工作的具体分工,理顺了与省厅和县区上下对口部门以及市直各业务部门的横向关系,成立九江市农业农村粮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人事科和科技教育科负责。

二、落实人才政策,吸纳优秀人才服务三农。

(一)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干事创业,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和水利等工作,培养了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自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已累计选派46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吸引更多来自农村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回乡参加志愿服务,人社部门不断完善选拔招募政策和服务保障机制。一是拓展服务岗位。在传统的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等岗位基础上,细化增设了水利、林业、就业保障平台岗位。二是优化招募范围。将招募人员学历从全日制放宽到非全日制,将招募人员范围从江西生源放宽到在江西高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就读的全日制毕业生,以及择业期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时,允许部分偏远县偏远乡镇的基层服务单位招募一定比例的本县(市、区)户籍人员。三是注重能力提升。“三支一扶”人员在上岗前当地人社部门会组织专门岗前培训,每年对在岗服务半年以上的“三支一扶”优秀人员会组织开展“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示范培训,提升在岗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强化待遇保障。将“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助标准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人员转正后的工资标准(约3900元左右),同时将一次性安家费补贴从2000元提高3000元。五是畅通成长渠道。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原则上就地转事业编制。每年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左右和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的一定比例岗位面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专项招聘。同时,对服务期满后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毕业生期满考核合格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二)广泛宣传推进“浔城英才”计划。2023年市委人才办印发了《九江市“浔城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九才字[2023]2号),是“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的升级版,把申报人分为引进类和培育类,其中引进类又包括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项目、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创业领军人才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四类,对应的资金支持标准分别为30万元、15万元、30万元、60万元。对于符合引进类项目条件,不能全职来九江工作,但为九江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的市外高层次人才,可申报“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2023年第一批“浔城英才”计划入选对象中,我市有4家农业企业推荐的人才入选“引进类-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乡村人才劳动技能。

依据市农业农村局职能,重点抓好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一是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自2022年起,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划拨专项资金,财政补助每人2万元,依托省内外优质高校,采取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一对一帮扶指导的培育模式,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和孵化型培育。2022至2023年共推荐241名学员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二是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为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培训主题,设置专题班。我市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2021年至2023年共计选派186名学员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三是开展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自2014年农业农村部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来。我市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为目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至2023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946人。通过培训,打造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先后涌现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季玉真(2016年)、全国农民培训百名杰出学员吕泽新(2017年)、全国农民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李良武(2019年)、全国“十佳农民”黄国平(2020年)等先进典型。四是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我市12个县(市、区)都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特聘计划。各地争取中央财政资金,从退休的县乡农技人员和种养能手、农业企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田秀才”、“土专家”中遴选优秀骨干,作为基层农技推广特聘人员,是乡镇基层农技队伍的有力补充。2021年至2023年累计招聘600余名特聘农技员和动物防疫专员。涌现出了全国劳模、原湖口县武山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陈淼洋等优秀特聘农技员。五是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计划工程。优先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面向农村创新创业,鼓励投身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积极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21年至2023年累计招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400余人。并组织成立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全市共成立了12个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六是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计划。2014年以来,为缓解乡镇农技人员不足的矛盾,省农业厅联合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委编办,在全省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工作。我市12个涉农县(市、区)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录定向全日制农业大专生,仅2021年至2023年就招录了85名,2014年至今共招录474名,占全省近1/4,名列全省第一。截止到目前,已经有366名定向毕业生走上了乡镇农技员岗位,为基层农技推广带来了新的面貌与气象。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实用人才创新活力。

(一)完善现有人才评价认定机制。2024年4月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江西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将省级高层次人才划分为五个层级(A-E类)、八大类别(科技创新类、重点产业类、宣传思想文化类、技术技能类、教育卫生及体育类、乡村振兴类、金融类和相当层次人才),对认定为江西省级A类、B类、C类、D类、E类高层次人才的,从人才计划和项目申报支持、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岗位补贴、交通出行、旅游、金融等方面,分类给予服务保障。为有效衔接省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市委人才办结合我市实际,拟研究制定九江市人才分类目录,在省级高层次人才分类基础上新增F类人才(八大类别),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省、市两级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的修订,使得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乡村人才的分类、评价和认定有了统一标准,乡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也能够更具规范性、统筹性、针对性。同时,省高层次人才主要服务保障政策的调整,也为乡村振兴类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对农业系列职称申报做了修订,分为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职称两个类别,针对不同层级农业技术人员特点和实际,分别制定了不同申报条件,突出向基层倾斜,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条件低于农业技术人员申报条件,降低了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的学历门槛。近三年来,我市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获评副高级35名,中级71名;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获评副高级7名,中级10名。为创新评价方式,突出实践性、创造性,推进乡村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建立符合乡村人才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省农业农村厅于2023年印发了《江西省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还未正式发布。

(三)选拔培育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加快构建招引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支撑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其中第13条提到: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业绩突出的新型农民。对入选“双百双千”人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的,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育,分三年给予6万元项目资金支持。2021年我局配合市委人才办组织专家进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评审,选拔出50名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我市人才政策全面升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发布《九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办法(试行)》(九才字[2023]10号),由我局全面负责组织评审和实地考察,每年选拔出3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育,分3年给予6万元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至2023年我市共评选出6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已拨付培育资金180万元,为推动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振兴乡村不仅要吸引来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要让更多人才热爱农业农村。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人才发展政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让人才带动产业的全面振兴,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