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九江市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0293号提案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12 14:15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09-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1892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民盟九江市委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对我市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作出客观分析,并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非常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学习、分析和研究,结合协办单位的反馈,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贯彻落实我市人才政策。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业绩突出的新型农民。2021年我局配合市委人才办组织专家进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评审,选拔出50名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我市人才政策全面升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发布《九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办法(试行)》(九才字[2023]10号),由我局全面负责组织评审和实地考察,每年选拔出3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育,分3年给予6万元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至2023年我市共评选出6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已拨付培育资金180万元。2023年市委人才办印发了《九江市“浔城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九才字[2023]2号),是“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的升级版,把申报人分为引进类和培育类,其中引进类又包括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项目、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创业领军人才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四类,对应的资金支持标准分别为30万元、15万元、30万元、60万元。对于符合引进类项目条件,不能全职来九江工作,但为九江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的市外高层次人才,可申报“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2023年第一批“浔城英才”计划入选对象中,我市有4家农业企业推荐的人才入选“引进类-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

(二)教育培训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扶贫特色专业班,为农村贫困学生开辟“绿色通道”零费用入学,精准扶贫户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超12%。二是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依托企业、培训机构、培训学校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大量补贴性培训,2023年全年,为农村人口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17544人次,其中非企业职工8779人次。三是“工种目录”锚定培训重点。围绕重点产业编制印发了《关于发布九江市第一批重点产业、行业紧缺工种的通知》,对应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上浮20%,旅游类等符合乡村振兴项目需求的部分工种已被纳入目录。目录发布后,截至2023年底,全市培训紧缺人才17277人,拨付政府性补贴1327.98万元。四是“校企合作”实现定向培养。大力推广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近三年,全市技工学校累计定向输送技能人才1万余名。在专业设置上紧贴企业需求,做到“产业吹哨,技校报到”。五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到基层干事创业,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和水利等工作,培养了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加大人才振兴支持力度。

一是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持续推进“领导挂点、单位帮村、干部驻村”工作,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通过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从省市县三级单位中选优配强682个驻村工作队、2062名驻村工作队员。二是高效推进“雨露计划”。持续做好脱贫户和需要实施教育帮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子女就读中、高等职业教育(技工院校)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好相关补助政策,2023年秋季发放11010人,补助资金1651.5万元;2024年春季补助资金待核实完学生信息后将积极发放

(四)着力培养本土乡村人才。

一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自2022年起,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划拨专项资金,依托省内外优质高校,采取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一对一帮扶指导的培育模式,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和孵化型培育。2022至2023年共推荐241名学员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为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培训主题,设置专题班。我市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2021年至2023年共计选派186名学员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三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自2014年农业农村部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来。我市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至2023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946人。通过培训,打造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先后涌现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季玉真、全国农民培训百名杰出学员吕泽新、全国农民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李良武、全国“十佳农民”黄国平等先进典型。四是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我市12个县(市、区)都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特聘计划。从退休的县乡农技人员和种养能手、农业企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田秀才”、“土专家”中遴选优秀骨干,作为基层农技推广特聘人员,是乡镇基层农技队伍的有力补充。2021年至2023年累计招聘600余名特聘农技员和动物防疫专员。涌现出了全国劳模陈淼洋等优秀特聘农技员。五是继续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计划工程。优先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面向农村创新创业,鼓励投身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积极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21年至2023年累计招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400余人。六是继续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计划。2014年以来,为缓解乡镇农技人员不足的矛盾,省农业厅联合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委编办,在全省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工作。我市12个涉农县(市、区)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录定向全日制农业大专生,仅2021年至2023年就招录了85名,2014年至今共招录474名,名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已经有366名定向毕业生走上了乡镇农技员岗位,为基层农技推广带来了新的面貌与气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乡村人才培育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人才还是呈现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存在短板与不足,优化政策、加强宣传、完善体系,切实做好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一是强化激励措施。加强部门协作,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倾斜。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加大乡村人才培育、扶持政策、典型事迹等宣传力度。三是加强人才培训。组织实施好各类乡村人才培育项目,开展农技人员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培训,拓宽职称晋级通道。鼓励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开设农业经管、休闲农业、乡村规划等涉农专业,培养学农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应用型人才。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加强日常督查,完善考评体系,促进乡村人才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