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5-11 12:07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2-05-1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2-116636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2021年,九江市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悉心指导下,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1.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应有效保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完成2020年度高标项目验收工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15.98万亩,总产量预计达30亿斤以上,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认真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截至2021年12月25日,完成稻谷收购13.62万吨。持续抓好生猪养殖工作,新增规模猪场16家,登记备案规模猪场达385家,生猪产能和猪肉市价已全面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大力发展油菜、茶叶、水产等特色产业,制定了茶叶产值突破100亿元、渔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增设施蔬菜20万亩3个五年行动方案。今冬种植油菜192万亩;新扩茶园1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产量达1.5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46万亩,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47.4万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2.8万亩设施蔬菜建设任务,蔬菜播种面积达84.5万亩,蔬菜自给水平不断提升。
2.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任务,全市共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8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59家,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调整升格了农业招商队伍,全年共引进农业项目112个,实际进资69.8亿元,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663家,同比增加40家,实现销售收入120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617家,比去年增加579家,家庭农场3945个,比去年增加240个。深入实施农药“负增长”行动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304.425万亩,春季绿肥翻压面积达30.7万亩,化肥施用减少2855吨。全力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大力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5.51%、98.6%。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凯瑞、庐山云雾、宁红、修江源、仙客来、溢流香等6个品牌获得“赣鄱正品”首批认证,成功打造了九江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浔品真悠”,“庐山云雾茶”证明商标成功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76个,“九江农业号”进京高铁上线启动。
3.美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工作。在全市开展了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发现问题厕所27403座,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冬季战役,共清理农村垃圾51.58万吨,垃圾围村现象全面消除;市本级、武宁县、彭泽县、共青城市、修水县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并投入运行。针对偏远山区村庄和25户以下小村庄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整治建设村庄1414个。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开展闭环式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3.4万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3起、刑事案件12起,有力维护了禁捕水域的平稳态势。
4.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开展乡村组三级集体2020年度清产核资工作,累计清查集体资产122.4亿元;着力探索农村产权的变现形式,支持部分县(市、区)启动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巩固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专题调研,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88.69万亩,流转率达52.07%,有力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湖口县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湖口在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和审批制度,健全宅基地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探索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流转、自愿有偿退出和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一批经验样本。
二、2022年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农业向效益化、园区化、特色化转变。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发挥“一乡一园”重要平台作用,推动现有园区提档升级,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园区整体经济效益和示范引领效果。着力打造一批产量稳定、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经济作物核心基地群,在稳定粮食基本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油菜、茶叶、水产等特色产业,在扩大面积、提高产能、提升品质、做强品牌上下工夫,努力把九江建成长江中下游知名的油菜之乡、茶叶之乡、水产之乡。
二是推进农村向生态化、宜居化、善治化转变。坚决贯彻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做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科学处置工作。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继续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政治掌舵领航、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潜移默化、自治固本强基、智治提质增效“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让农村成为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是推进农民向技能化、职业化、富足化转变。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支持基层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提升农民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激发各类人才投身农业、奉献农村的热情。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继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拓展农民增收途径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夯实农业兴农民富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