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03 09:31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1-03-0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1-52576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 责任部门:

2020年,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力指导下,九江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农村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应对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年及“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1.乡村振兴合力有力凝聚。市委农办积极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坚持当好参谋助手、找准问题抓手、用足政策推手,有力有序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制定了市委一号文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九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等重要文件,牵头组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全市乡村振兴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争取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九江召开,充分凝聚了各地各成员单位工作合力。一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交通、饮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乡村更加和谐稳定。

2.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油蔬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提升。全面完成2019年度25.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11万亩,粮食产量28.6亿斤,与上年比略降但总体稳定。积极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完成稻谷收购30.24万吨。去冬油菜收割面积138.55万亩,总产16.51万吨,今冬完成油菜种植19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77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设施蔬菜建设任务。茶叶、水产扩面增效。新增茶园面积2万亩,茶叶产量超1.5万吨。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6.6万吨,比上年增长0.3%,特种水产品产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3.01%。生猪生产恢复有力。增加规模猪场63家,总数达365家,生猪产能连续15个月环比增长。全年生猪存栏112.07万头,能繁殖母猪存栏10.09万头,生猪出栏138.06万头,分别完成省里年初下达任务的125%、144%、115%。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向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取得实质性成效,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6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49.92万亩。积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7万多张,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维持在98.5%以上。

3.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资金奖补和调度考核办法,坚持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抓农业园区,新认定了68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园区建设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农业招商力度持续加大。成立了九江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常驻厦门,对接海西和台湾地区开展定向招商,全年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66个,合同引资133.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618家,全年销售收入达1068亿元;全市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总数8115家、家庭农场3617家,比上年分别新增379、219家。投资51亿元的正大集团都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农业品牌建设和科技运用长足发展。全年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61个,“两品一标”有效期内产品数共有384个,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奖。农业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切实加强,大宗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7%。

4.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聚焦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武宁县、修水县被认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新农村建设方面,扎实开展新村点整治建设任务,安排新农村建设点4005个,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到85.1%。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方面,集中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各类垃圾34.5万吨,9个县(市、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新建成污水深度处理村庄300个,总数达1030个。“厕所革命”方面,全年完成农村改厕7.8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11%。村庄长效管护方面,市、县两级全面建立了村庄管护“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初步实现了村庄管护实时化、情况反馈及时化、督查落实简捷化。

5.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7.7万户、391万人,累计量化资产16.34亿元,目前已注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423个、经济合作社474个。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175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力推进。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182.65万亩,流转率达到50.46%。积极推进“地押云贷”试点,在各县(市、区)选定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放贷工作。我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市、县两级15个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含湖区四个渔政大队)全部挂牌成立。乡村治理成效明显。制定了《九江市关于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的工作方案》,确定了26个市级创建示范点,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等8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6.禁捕退捕卓有成效。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的重要战略部署,认真做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实行“一船一档、以船定人”管理,共回收渔船11503条,回收渔网342万公斤。退捕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对符合安置保障条件的16678名退捕渔民区分情况分别落实了保障措施。转产转业有力有效,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62场,职业技能培训1580人次,职业介绍48695人次,帮助13340名渔民实现新岗位就业。禁捕打违强力推进,牵头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机制,全市共出动执法3.25万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2起,刑事案件172起,有力维护了“四无四清”。

二、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仍需提升。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防灾减灾、疫病防控能力还不强,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供应链不完善,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还不强。

二是农村人才严重缺乏。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人才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人才城乡自由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现有人才队伍普遍学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法律等知识缺乏,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三是推动农民稳定增收任务仍然艰巨。受经济下行压力、农资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扶贫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带贫益贫作用还不稳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经济总量偏小,促进农民增收效果尚不明显。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紧密,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改善。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且布局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医疗资源总量短缺和分布不平衡并存,难以满足农民高质量就医需求;养老照护服务供给不足、建设薄弱。

三、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九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业科技运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产业,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确保“菜篮子”稳定供应。大力发展“一红一绿”“一虾一蟹”特色产业,推动茶叶和水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扩面、强基”三大工程,推动“一乡一园”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抓好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扩量提质增效,新增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和优秀合作社创评工作。协同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九江绿色农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办好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

2.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美丽宜居试点县、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县,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示范庭院。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力争乡镇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科学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新增一批污水深度处理村庄;坚持厕所粪污处理与污水治理、有机肥回收利用相结合,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区分阶段、稳扎稳打,确保退捕渔民稳得住,执法监管无死角,“禁渔令”长期落地见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广运用积分制等管理方式和机制手段,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3.持续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和农业开放。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果,重点研究抵押担保试点、有偿退出机制、股份继承办法等实现形式,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路径。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严厉查处农民违规占用耕地建房问题。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完善执法体制机制,保障执法基本条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启动“九江农业”号江西进京高铁项目,占据进京宣传独特资源和窗口,促进农企开拓市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4.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编制好“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规划,研究提出“过渡期”内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四个不减”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支持乡村振兴。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策划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益长远、符合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好项目大项目,建立“三农”重大项目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